工商打假处罚标准变更,企业不可掉以轻心159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新规对工商打假处罚标准进行了重大调整,企业应及时了解相关变化,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处罚金额大幅提高

与以往规定相比,《规定》大幅提高了工商打假的处罚金额。具体而言:*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
* 生产、销售假冒商品的,最高可处以货值金额30倍的罚款;
* 生产、销售不合格商品的,最高可处以500万元的罚款。

处罚范围扩大

除了提高处罚金额外,《规定》还扩大了工商打假的处罚范围,纳入了以下行为:* 传播虚假广告、夸大商品功效;
* 利用虚假宣传方式诱骗消费者购买商品;
* 隐瞒瑕疵或缺陷,欺骗消费者;
* 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
* 其他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产品质量法》的行为。

处罚措施多样化

《规定》针对不同违法行为,规定了多种处罚措施,包括:* 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
* 吊销营业执照。

企业应如何应对

面对工商打假处罚标准的变更,企业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加强商品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要求;
* 杜绝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
* 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消费者问题,避免发生消费纠纷。

加强监管,严厉打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继续加大对工商打假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企业应树立诚信经营理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避免受到处罚。

总之,工商打假处罚标准变更,是对企业的一种警示。企业应及时了解相关变化,提高自身合规意识,主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2025-01-16


上一篇:工商处罚背后的财税风险:南门蚝烙案的警示

下一篇:广州工商年审异常处罚:后果严重,务必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