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商品不合格行政处罚规定18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生产、销售不合格加工商品的行为,相关行政部门可以依据以下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1. 生产不合格加工商品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生产者生产不合格产品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 销售不合格加工商品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产品,消费者要求赔偿损失的,经营者应当赔偿。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销售的,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1倍以上3倍以下。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销售者销售不合格产品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

3. 处罚依据

认定加工商品不合格的依据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强制性标准;
* 消费者协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发布的推荐性标准;
* 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要求和期望;
* 商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效果。

4. 处罚程序

加工商品不合格的行政处罚程序一般为:*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举报或发现加工商品不合格线索;
* 立案调查,收集证据,形成调查报告;
* 根据调查报告,做出行政处罚决定;
*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 当事人接受处罚或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5. 减轻处罚的情形

生产、销售不合格加工商品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轻处罚:* 主动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合格商品的;
* 主动召回不合格商品的;
* 改正违法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
* 初次违反法律法规的。

6. 加重处罚的情形

生产、销售不合格加工商品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加重处罚:* 利用不合格商品牟取暴利的;
* 造成严重后果的;
* 屡次违反法律法规的。

7. 消费者维权

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加工商品,可以依法向以下途径维权:* 找商家协商退换货或者赔偿;
*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 向法院提起诉讼。

8. 企业预防措施

企业为避免加工商品不合格行政处罚,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严格遵守产品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
* 加强质量控制,定期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 重视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 加大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责任意识。

2024-12-22


上一篇:电动车违规处罚指南:工商局严管,最高可罚20万元

下一篇:违规办厂不注册工商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