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不正当竞争处罚依据16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条规定:经营者在生产、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中,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工商不正当竞争处罚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章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作出了具体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处罚。

1.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七条至第十二条


明确规定了十大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
*

商业贿赂*

虚假宣传*

仿冒混淆*

盗用商业秘密*

不正当有奖销售*

搭售商品或服务*

商业诋毁*

侵犯知识产权*

不正当竞争手段*

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

2.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九条至第三十一条


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种类,包括:
*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

罚款(最高200万元)*

吊销营业执照

3.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十二条至第三十四条


规定了加重处罚的情形,包括:
*

多次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

给被侵权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三、工商不正当竞争处罚程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一般遵循以下程序:
1.

受理举报或调查发现2.

调查取证3.

作出处罚决定4.

执行处罚决定5.

被处罚人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四、案例分析案例1:虚假宣传
某企业在商品宣传中声称其产品具有“快速美白”功效,但实际测试发现该产品并不能实现快速美白的功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该企业处以50万元罚款。
案例2:不正当有奖销售
某企业开展有奖销售活动,但将抽奖结果提前告知部分消费者,导致大部分消费者无法中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该企业处以100万元罚款,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案例3:盗用商业秘密
甲企业员工乙未经甲企业同意,将甲企业的一项核心技术秘密告知乙企业。乙企业使用该技术开发新产品,导致甲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此案立案调查,并对乙企业处以200万元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五、结语工商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处罚,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

2024-12-23


上一篇:阳泉市工商局2023年第三季度行政处罚信息公示

下一篇:企业补交合同工商是否还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