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关于售假处罚规定大全,企业必须了解!13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假冒伪劣商品日益猖獗,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经济秩序。为了打击和遏制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售假行为给予严厉处罚。企业经营者必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一、售假的法律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售假行为是指经营者销售明知是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的商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伪劣商品的行为。

二、售假的处罚规定

1. 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售假行为的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责令停止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没收假冒伪劣商品;
li>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下的罚款;
吊销营业执照。

2. 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售假行为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其因购买、使用假冒伪劣商品而遭受的损失,包括商品价款、利息、差价以及其他必要的费用。

3. 刑事责任


在下列情形下,售假行为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销售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种子或者其他依法必须取得许可或者强制认证的产品的;
销售明知道是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多次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
使用欺骗手段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

三、工商关于售假的执法重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打击售假行为的执法中,重点打击以下几类行为:
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
销售伪劣商品;
销售明知道是假冒伪劣的其他商品;
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的代理销售、批发经营;
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仓储、运输、广告、结算等便利条件的行为。

四、企业防范售假的措施

为了防范售假行为的发生,企业经营者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进货验收和销售管理;
建立健全供应商资质审查制度,选择信誉良好、依法合规的供应商;
加强对商品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行为;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假冒伪劣商品识别和拒收的能力;
发现售假行为,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五、总结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售假违法行为。企业经营者应当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自觉抵制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工商关于售假处罚规定,是企业经营者必须了解和遵守的法律法规,企业经营者应当严格自律,依法经营,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

2024-12-28


上一篇:工商处罚记录如何消除?权威财税专家详解清除流程

下一篇:工商处罚在哪交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