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处罚虚假广告:企业不可触碰的红线39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会绞尽脑汁宣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吸引消费者。然而,虚假广告作为一种不当的竞争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市场秩序,受到工商管理部门的严厉打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的规定,虚假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利用广告对商品或服务做出虚假表示,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商业广告行为。虚假表示包括但不限于:
商品或服务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与实际情况不符;
对商品或服务的产地、生产者、用途、有效期限、允诺等作虚假表示;
明示或暗示商品或服务的功效、用途等与实际使用效果不相符;
利用他人或者虚构的名义、标志、信誉等进行广告宣传;
引用不存在或不真实的用户评价作证。

虚假广告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而且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危害人身健康和安全。针对虚假广告,工商管理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从严处理。

工商处罚虚假广告的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根据相关规定,工商管理部门对虚假广告行为的处罚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罚与没收违法所得两类。其中:
行政处罚: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行政处罚与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罚款的数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而定。情节较轻的,可以处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1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处以2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

近年来,工商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查处了一批违法案件。例如:
2020年,上海市工商管理局对一家电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责令该公司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罚款10万元。
2021年,浙江省工商管理局对一家化妆品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责令该公司停止发布虚假广告,罚款2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5万元。
2022年,江苏省工商管理局对一家保健品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吊销该公司营业执照,并处罚款100万元。

虚假广告的危害不可忽视,工商管理部门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势在必行。企业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真实、准确、诚信,切勿违法虚假宣传。只有杜绝虚假广告,才能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竞争。

2024-12-20


上一篇:工商行政处罚公示:企业财税的警示钟声

下一篇:工商行政处罚告知书解析:企业财税知识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