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放高温津贴财税全攻略:从做账、税务到合规管理,一次性讲透!109


[公司发高温津贴怎么做账]

炎炎夏日,高温津贴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关乎员工的健康与福利,更牵动着企业的财务核算与税务合规。作为一名深耕中国企业财税领域的知识达人,我将为您全面解析公司发放高温津贴的做账、税务处理及合规管理,助您轻松应对,规避风险。

一、高温津贴的法律法规基础与性质界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温津贴的法律地位和性质。高温津贴,全称“高温季节露天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劳动保护费”,是国家为了保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由用人单位向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发放的津贴。其主要依据是《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等相关法规,以及各地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布的具体实施细则。

核心要点:
发放条件: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发放标准: 各地标准不一,通常以月度或按天计算,且存在现金发放和实物发放两种形式。企业需严格参照所在省市区的具体规定。
性质界定: 高温津贴属于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但其性质特殊,更偏向于劳动保护性质的专项费用,而非基本工资或绩效工资的组成部分。在会计核算上,通常归属于“职工薪酬”下的“劳动保护费”范畴。

清晰界定高温津贴的性质,是后续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筹划的基础。

二、高温津贴的会计处理(做账)详解

企业发放高温津贴的会计处理,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实际发放或计提时进行核算。主要涉及“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使用。

(一)高温津贴的计提与分配


企业应根据相关法规和内部政策,按月或按季对高温津贴进行计提。计提时,需要根据受益对象(即享受津贴的员工所在部门或岗位)将费用分摊到不同的成本费用科目。

1. 计提分录:


借:管理费用——职工薪酬(高温津贴)

  (适用于行政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职工薪酬(高温津贴)

  (适用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生产管理人员等)

借:销售费用——职工薪酬(高温津贴)

  (适用于销售部门外勤人员等)

借:研发支出——职工薪酬(高温津贴)

  (适用于研发部门高温作业人员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高温津贴

分录解析:
借方科目: 选择哪个成本费用科目,取决于享受高温津贴的员工其工作职能所属的部门。例如,工厂车间工人的高温津贴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行政部门员工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外勤员工的计入“销售费用”。这样处理能够准确反映各项业务的真实成本。
贷方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是用于核算企业根据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在这里,我们设置二级明细科目“高温津贴”,以便清晰核算。

(二)高温津贴的实际发放


当企业实际向员工发放高温津贴时,根据计提金额进行支付。

2. 发放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高温津贴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分录解析:
借方科目: “应付职工薪酬——高温津贴”的减少,表示企业支付了这部分应付款项。
贷方科目: “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的减少,表示资金的流出。

(三)特殊情况:以实物形式发放


如果企业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如冰镇饮料、凉茶、防晒用品等)的形式取代现金津贴,且这些物品是为了劳动保护目的,会计处理则有所不同。

3. 实物发放分录(购买时):


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研发支出——劳动保护费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可抵扣)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应付账款

分录解析:
此时,不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而是直接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科目下的“劳动保护费”明细,因为这是一种直接的费用支出而非薪酬的兑现。
购买物品时,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且符合抵扣条件,可抵扣进项税。

重要提示: 许多地区规定高温津贴应以货币形式发放,实物发放不能冲抵或替代高温津贴。企业应优先选择现金发放,以避免合规风险和税务争议。

三、高温津贴的税务处理详解

高温津贴的税务处理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025-10-07


上一篇:供暖企业财税精解:从收入确认到成本控制的全流程会计处理与税务合规指南

下一篇:企业租赁费用:从会计核算到税务筹划的全方位指南